很久沒寫長文了,這次剛好有個寶貴經驗,整理出來分享,也作為自己的紀錄與提醒,兩性關係有很多種,範圍比伴侶關係廣闊,標題寫兩性關係而非伴侶關係,是希望大家能儘量打破對身份的限制,讓療癒的重要性凌駕一切之上。
我的個案們大概都知道我持續有在網戀,從2019年四月到現在幾乎沒斷過,這是因為經歷家變後,在親情上的斷裂導致我有極大的失落感 (詳見網誌《如何讓心情平靜》一文),多方嘗試仍難以自癒,不得不向外尋求填補。
網戀畢竟是變動性大的關係,常會無疾而終,由於內在的黑洞,我無法忍受在需要陪伴時落空,所以某天,我許願要一個很黏我的男孩來陪我。
過一陣子,這個男孩出現了,我很誠實地告訴他,我還有其他網戀對象,請把我當成渣女,如果不能接受,那麼可以離開。他認為他能承受,決定跟我踏入關係。
剛開始他的黏的確有轉移我的注意力,減輕我的失落感,彼此也甜蜜熱絡,但不多久,由於經濟壓力與種種生活人際煩惱,我開始沒有多餘的心力去關注他,每次他對我表達親暱,我都下意識覺得他在討愛,逐漸開始迴避他,逐漸情緒失控暴躁。
最後的導火線,其實肇因正是我剛開始的誠實,他知道我有複數對象,致使他因為缺乏安全感猜疑吃醋,有天他質疑我背著他跟其他男孩聊天,我終於崩潰了,我告訴他,跟他在一起之後,我僅存的時間精力幾乎都用在他身上,而且基於責任感,每天都會跟他報備,我已經盡力了。
當時我感覺非常受傷,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沒有家人父母當靠山,事事都要獨自面對,而他身為我最親密的伴侶,卻總是跟我討愛而損耗我,他情緒化時也會講出較為刺耳的話,這一切都讓我無法再承受。
兩天之後,我對他說,在你對待我的方式中,我感受不到愛,我也給不出愛,我們分手吧。
這是我第一次深切的體會,為什麼有些男人 (或女人) 會因為工作、生活、債務等壓力,變得冷漠或粗暴,躲在自己洞穴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離開關係甚至不告而別,如果沒有自己走一遭,是很難明白其中苦悶的,有時靠近對方、甚至僅僅看到對方訊息就有窒息感。
在此之前我一直對逃避型依戀者敬而遠之,認為自己比較傾向焦慮型依戀,但其實人性是相對的,如果伴侶比較冷淡,自然會刺激我們內在的匱乏,誘使我們追逐或掌控對方;而如果伴侶對愛的需求較大,我們又同樣也匱乏的時候,當然就會本能地想逃開,以免心力耗竭被榨乾。
結果分手後,有了神奇的轉變,我因為卸除責任,覺得很輕鬆,他則因為跳脫情人角色,不再跟我討愛。
這之後相處得越來越順利,有天我內心焦慮找他聊天,在跟他說話前,我暗自祈禱聖靈能透過他對我發言,結果他真的協助我看到我的盲點,舒緩我很大的生存恐懼,我明白跟他深談是安全的。
其後,我像打開一扇更寬廣的門,不再顧及自尊小心防備,我放心地把擔憂的諸事都坦而告之,告訴他在一起的時候並未向他細述煩憂,是因為我認為他無法幫我解決那些現實問題,而且我也會不好意思去暴露自己幽微的心思,這是小我的防衛機制。
他溫和理性地對我說,這些當然可以拿出來討論,也花了很多時間陪我釐清我的思緒。
就在昨夜,我問他沒有打算想跟我和好嗎?他說感覺已經變了,而且他要的伴侶關係不是這樣,我說雖然他的拒絕有一點點傷我自尊,也會讓我覺得有點難過,但我對於目前的相處很滿意,我變得依賴他、需要他、信任他。
在這場談話的過程中,我忽然感受到他對我的愛,那並非過去他那種黏著的依戀,而是帶有距離感,淡淡溫情的關懷,可是聖靈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我感受到我一直是被愛的,他是愛的媒介,是愛本身,表達方式或許因人而異,但背後的愛不受限制,在這樣的支撐中我感到安全,那是在跟他戀愛的時候所缺乏的。
由於這份踏實感,我也久違地感受到心中的愛,我哭了,並告訴他我也愛他,這無關乎我們關係是情人或朋友,那是發自我內心的愛。
我很感激他,我說我能回報他的,是釋放我對他的佔有慾,還給他自由,但希望他暫時先別交女朋友,再陪伴我一段時間。
他說他也愛我,還說寶貝早點睡,我笑他也變成渣男了,可以對著不是女友的人叫寶貝,隨後我鄭重地感謝他,謝謝他在分手後還能把我當成寶貝對待,而他也是當下我覺得最珍貴的人之一。
也許我跟他的這場因緣有天會結束,但愛會透過其他不同人繼續來陪伴我,同樣帶給我療癒,我覺得從我祈請聖靈透過他對我發言那刻起,我跟他之間一切的發生都很美。
這個故事裡,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當我們覺得無助時,要順從直覺,該分手就分手,該求助就求助。然後敞開心,信賴愛的引領,讓內在智慧臨在在彼此的關係中,暫時放下成見,不再用過往的眼光看待親密對象,不管跟對方是過去式、現在式、剛認識或曖昧中,你只需相信他的大我,放下害羞和抗拒,靜待奇蹟發生。
在關係中的甜膩,需要兩人同時切入一種心態,輪流扮演討愛者及對應的給愛者,如此會得到暫時的幸福感,對於重心執著在愛情的那方來說,會不斷想藉由重複這樣的方式得到幸福感,可是卻掩蓋了彼此真實的面貌,反而阻礙心與心的靠近。
這個分手的決定雖然讓我失去一個情人,却使我獲得愛的療癒,雖有遺憾,但在兩者之間,我不會後悔選擇後者。
寶貝,謝謝你,我愛你。我們都知道你我不需要說對不起及原諒,因為愛裡沒有內疚及虧欠,只有永恆的祝福,這神聖的祝福也遍及一切眾生,阿門。
※後記:
在寫完這篇文章的第二天,我覺察到我不想錯過這個人,交往時他因為依附我而欠缺魅力,分手後他清醒獨立展現光芒,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吸引我,聊天時他提到過去我忽冷忽熱讓他受傷,而且感覺確實也淡了,我思考後對他說,關於和好的事情別馬上拒絕我,給我一個月觀察期,看看我解除壓力後是否會比較穩定,也讓我適應他分手後態度的轉變。
他笑問我是不是要他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說粗暴說法的話是,但我沒辦法保證和好就一定不會對他厭煩,所以與其給承諾換取和好機會,不如雙方都再相處觀察看看,如果一個月後他還是覺得我們不適合當情人,那我應該也把心情調適得差不多了,可以繼續當朋友,於是他欣然答應。
那麼要是過了一個月後,相處融洽,他卻還是不想和好的話呢?那就耍賴啊,再要求一個月觀察期,哈哈哈。
總之想復合的朋友們不必著急,大家先把關係穩定下來,互動和諧才是最重要的,有好的開始才有成功的機會。當然這種做法也有風險,比如對方覺得不和好也很愉快那沒必要和好了,或是觀察期出現其他競爭者,不過我覺得見招拆招,順著彼此的感覺,舒服地往前走,最後自然會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