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伴了一位很有緣的客戶,曾跟她在一場心靈講座上相遇。

我們分享了彼此的感情經歷,談話結尾時,她反問我為何當時無法用我所跟她講的方法去善待我前男友,我跟她表達:人是有階段性的,當能力所及只能做到B程度時,即使心中明白做A程度更好,卻就是無法做到,而我已在那時盡力了,但盡力也只能做到B程度。

所以大家在療癒自己、克服情傷或是邁向靈性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白:當下或許犯錯、或許不盡完美、或許力有未逮,但這都是必然的,如果沒有不夠好,就不會想要更好或變好,盡力保持清楚的覺知,觀照這一切發生即可。

這篇的主題是「陪伴自己」,先分享以下觀念:

內心的感受其實與外在境遇無關,而與我們如何定義有關。如果願意放下對那些定義的執念,其實就能尋回平安,但要維護平安需要極為堅定的意志和信念,不管發生多麼不公不義不合理的事情也不為所動(指內心而非行為),將內心的平安視為最重要之事,只看向平安,只選擇平安,才能讓平安常存心內,寧定自在。

要避開小我的陷阱極其困難,最近的香港佔中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人常把憤怒或恐懼當作動力去起義,但其實伸張正義或打抱不平不見得一定要滿身是刺或帶著痛苦,內心可以是平靜的,這不影響外在行動的積極。

我認為陪伴自己是尋回內在平安的重要功課,當妳能靜下心來跟自己在一起時,所得到的安定感是難以言喻的,這跟任何人在旁陪伴都不同,我無法用文字形容這種感受,但這一年半來我之所以不再害怕/感覺寂寞空虛,跟這種陪伴自己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所謂的陪伴自己,我的解讀是「時時刻刻自我覺察」,從三方面:

★生理層面★

我在焦慮、亢奮、緊張時會聳肩,所以頭肩頸容易緊繃氣不順;而內在衝突大的時候則會噁心想吐,相反的發現自己肩膀緊繃或反胃時,就會意識到原來自己開始不對勁了,這樣透過交叉觀察,去提醒自己留意當下的異常狀態。

這是方法之一:找出和內在狀態連結的生理反應,保持觀察。

★思考層面★

想很多是小我(我執)的習氣,練習觀察自己「到底在想些什麼」則是改變這種習氣的第一步。很多像《當下的力量》這類書籍都有教導如何觀察自己的想法,重點是一定要踏實地練習,不管妳選擇哪個大師哪種法門、心理學或超心理學,最重要的是「應用」,必須要把那些覺照的方法實踐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這是方法之二:觀察自己的思想,每個念頭都觀察,但不用評斷,只是用心「看」。

情緒層面

學會分辨和感知自己的情緒,可以簡單的做個分類,這樣在情緒浮現時比較好判斷,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可以用適當的方式抒發和轉化,關於處理情緒的方式我分享過很多次了就不再提。

這是方法之三:深入了解和面對自己的情緒反應,時時立即處理。

其實生理、思考和情緒這三者並沒有辦法完全獨立分開,有時情緒比念頭先出現,有時念頭比生理反應快,不一定誰先誰後,你越加覺察,越能發現它們彼此的因果關係,重點是無論如何都要經常保持觀察自己,一開始可能是一天10分鐘,到後來24小時都在自我覺察,養成習慣後就會變得容易些,這時已是深度地自我陪伴,妳時時刻刻與自己同在

此時可以檢視一下(提問僅供參考):

●是不是越來越不怕獨處了?

●對於伴侶或他人陪伴的需求程度是不是減少了?

●是否不再用各種休閒娛樂癮頭轉移注意力以逃避無名的空虛或恐懼?

上述的三種方法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因為這是內在心靈的練習,本來就很難具體描述,只能自己親身去操作才能體驗到。假如有疑惑的話請直接留言提問,我會盡力解說的。

只要能安安靜靜跟自己在一起,那一刻你會發現什麼都不再害怕。

 

●需要諮詢請預約「陪伴服務」,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