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的最大改變是現在越來越誠實了,雖然我很堅定的想要出離,但每天花在看韓劇的時間比研讀《奇蹟課程》正文多了十倍;雖然我鐵了心想好好做學員練習手冊的功課,但常常打馬虎眼,有時只是念一念當日的功課,根本沒有專心練習。

我時常受到小我的誘惑和驅使,身不由己(這四個字很不負責任)的去想或做些什麼,雖然清醒的速度比以往快得多,但待我清醒後也會茫然怨嘆慎怪。把注意力拉回內心很簡單,只要做出那個心甘情願的決定就行了,但過程卻極度不易,每日每夜,每時每刻,我都必須「天人交戰」,在小我和聖靈間拉鋸徘徊。

苦啊,真是苦!但回到內心深處那平安的一刻,讓我記起這些苦都是幻相;累哪,真是累!但幸好這可笑又荒謬的人生只是一場夢,終究會清醒...我只能這樣相信著。

看韓劇時為了劇中人物的愚蠢而憤怒了(多麼愚痴的小我),24小時後才想起要寬恕,白莎還是阿頓說,即使是虛幻中的虛幻,也值得我們好好寬恕,《告別娑婆》和《斷輪迴》我看了不下三次,但仍舊會忘記寬恕,為什麼我無法時時謹記在心呢?

很久以來我沒有發自內心感到深刻的喜悅過,轉瞬即逝的快樂或歡笑很容易,只要有點幽默感和放輕鬆就找得到,但那恆常不變有如高潮的的內在喜悅,真的有人感受過嗎?我何時才能沾到一點邊呢?說自己很快樂的人都是真的快樂嗎?他們到底分不分辨得出來快樂和喜悅的差異?

經常有很多淚水,但我沒有打算放棄,如果奇蹟課程不是究竟之法那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更透徹的出路了,雖然告別娑婆也說在理性層次上有些問題我們永遠得不到滿意的答覆,但我選擇先相信,反正寬恕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損失。

剛開始接觸這一法門時,對於上主、聖靈、天國等等用詞實在很不適應,但就如書中說的,不過是名相而已,我想在初期操練時將這些宗教性辭彙代換成自己慣用的,耶穌絕對不會反對,於是我便那麼做了,但久而久之也漸漸習慣,反正這些用詞只不過是象徵,文字根本無法描述那完全抽象的實相。

今年突然發現自己很怕黑,都要開著燈才敢睡覺,於是向內探看到底為什麼對黑暗有深深的恐懼,追查不到原因,所以就「歸咎」給小我(反正都是因為分裂後怕上主懲罰的恐懼和內疚),然後每天繼續我的寬恕功課,這個怕黑症狀時好時壞。

借用許自呈先生(註)的形容:「修行的這條路絕不是充滿著光跟愛的,試問:如果日夜都跟小我貼身肉搏,時不時地照見內在的恐懼、憤怒、邪惡、和髒汙,你會做何感想?臣服和接納也不是被動和平靜,而是激烈的角力和周旋。」這再貼切不過了,真是它媽的痛苦,哈哈。

幾個月來對韓劇韓綜的上癮症狀,讓我發現了小我的模式(或說我被小我制約的習慣),我是這樣投射的:

男主角=他=上主

女主角=我=小我

「他」代表某個給愛的對象,可能是情人或父母;上主表示圓滿合一的記憶,「我」是那個來自和上主分裂後內在匱乏的部分,小我指的是分裂的幻覺,這樣比喻不知道有沒有正確?不過大致上我的舊模式就是如此,以前是透過戀愛,現在是透過戲劇(虛幻中的虛幻)。

然後我還發現一個很大的共通點,就是小我不停在戲劇綜藝中尋找「合一→分裂」或「分裂→合一」的循環,讓我一再重複體驗那最初分裂的痛苦,當然也會有些甜頭,它的把戲是這樣的:

男女主角分離→分裂的痛苦→又在一起→合一的圓滿

男女主角結合→合一的圓滿→又再分開→分裂的痛苦

大抵脫不出這兩種劇情,反正一定會有甜蜜快樂和傷心痛苦兩種對比,然後就不由自主(好啦我知道是自己的選擇)的一再進入這種循環中(這會成為無止境的慾望坑壑,還可以將它越養越大越養越大),以為可以從中找到什麼,來滿足內在那個巨大的黑洞,當然黑洞是幻相,只要靜下心來強迫自己收回投射、收回注意力,往內在深處潛游下去,還是可以找回那一絲平安,但難就難在要強迫自己心甘情願靜下心來這個部分,非常掙扎非常拉鋸(從混沌到清明),我(小我)根本樂於享受那些痛苦,就像吸毒一樣,所以成其為上癮症。

這算是近期我對自己的觀察心得,提供給共修奇蹟和致力於自我覺察的朋友們參考;還是時時提醒著自己:只要照顧好我的心,其他一切自會水到渠成...

註:http://miracledoer.weebl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